#小众
#自然奇观
#人文游
#骑行
“我希望并相信,在以后的某时某地,我可以把这看起来疯狂的行动最终变为有意义的事情。”
——《The Journey So Far》 流浪家梁二

流浪家梁二

梁二,本名梁鲲鹏,毕业于南京大学。据他的同学描述,梁二大学期间就与众不同,留着一头桀骜不驯的长发,上课时常见不到人影。也预示着他后来会放弃众人眼中优渥的生活,将骑行在路上作为生活方式。
可能大家对流浪家这个词不是很了解,甚至会认为是流浪汉的一种精神安慰。梁二也曾被问及这样的问题,在遇到了“宇宙最强屌丝”Axl后,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:流浪家是选择贫困,流浪汉没有选择;流浪汉的目标是存活,流浪家的目标是世界;流浪汉会自卑,流浪家只会骄傲。
今年是梁二与妻子Betty环球骑行的第四年,正巧碰上他们回到南京休整,于是牛班长有机会认识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人,也想将他介绍给你。
西班牙

牛访谈

1.【牛班长】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,常常受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影响,而形成这样的观念,是受成长环境影响。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在开始环球骑行前的人生轨迹吗?
【梁二】我从小在南京长大,大学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,但四年几乎都“玩”掉了,并没有学到什么。毕业去了香港工作,找的是当时新兴的互联网的工作。开始很感兴趣,但之后发现工作除了编程比较“好玩”、和同事一起“玩”的很开心之外,并没有什么意思。自从在香港独立生活之后,没有了以前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羁绊,我发现自己可以自由的找寻所谓的“意思”,比如读书、运动、旅行。久而久之,开始世界旅行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结果。
哈德良长城
2. 【牛班长】阅读过您的文章,很多都是在写您自己的一路所思所感,您妻子Betty在这个旅行中的形象都比较模糊。能遇到这样合拍的伴侣,是非常幸运的。可以聊聊你们之间的故事吗?
【梁二】我刚到香港的时候,和她同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,见面就一拍即合。一起生活的时候也有各种矛盾,但这么长时间下来,基本都磨合了。而兴趣爱好也逐渐趋于同步,我们现在同样地热衷于阅读、运动和旅行,对艺术、建筑、历史,以及其他各种人文题目都很感兴趣,构成各种对话的框架。但“合拍”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我认为是我们两个都比较随性和随和,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追求,而适应能力都比较强,所以最后可以说走就走,而上了路,离开了各种依赖之后,反而更加“合拍”了。
阿特拉斯山脉
3. 【牛班长】世界上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人,总会出现有分歧的时候,你们之间在环球骑行的过程中,有过什么样的矛盾,又是如何解决的?
【梁二】矛盾并不是太多。和其他旅行者不同,我们在路上有充足的时间,所以很少产生计划上的分歧。而偶尔的小矛盾,和所有人一样,是小小的猜忌和妒忌产生的,但因为我们维持的这种超近距离超长时间的关系,这些小矛盾几乎都在几个小时之内甚至几分钟之内消失。多数时候我们需要共同面对日常的任务和分工,相互依赖得很严重,所以妥协一下、哄一哄,就“消气”了。
4. 【牛班长】在您的自我介绍中,是因为“厌恶城市的平庸,并且对于缺乏热情和目的而心怀恐惧”,在其他文章中也思考过这是不是一种逃避,那在您眼中,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,是不是对人本身具有破坏性,而离开城市就是逃避这种破坏?
【梁二】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闪光点,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类是在城市中找到生命意义的。但很可惜的是,这也是以牺牲了另一部分人的生活为代价的,人群被边缘化,基本上都是在城市中发生的,而城市生活的节奏和压力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。我们正处于社会机制完善的初始阶段,城市生活仍然以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,所以这种“破坏性”是无法避免的。如果你在城市中找到了你所追求的“意义”,并认为你所付出的劳有所值,你甚至可以享受这种付出和所得的平衡和斗争的快感。但对于无法将所得翻译为“意义”的这群人,我认为世界很大,走出去,“逃避”一下,说不定会豁然开朗。
5. 【牛班长】在您的文章中,遇到的很多人都是与您相似甚至更甚,与城市生活相比,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历史的倒退,而像很多成功人士,如比尔盖茨、马云等,依然在城市中生活,并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。与这样的人相比,是不是就印证了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这句话?如果是的话,这些人成就了城市,而城市引起如您这样的人的厌恶和恐惧,这样是不是和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矛盾?
【梁二】我已和“历史主义”分道扬镳很久。在我看来,人类发展并非只是像我们之前想象的那样,是科学技术、生产力、经济容量发展的结果,这是“历史主义”的错觉。而我所关心的“发展”,并不完全由它们驱动。我知道这是在和主流叙事唱反调,而所幸的是,“逃避”的门槛太高,所以逃避的人群可能还不到整个社会人口的0.001%,所以无法引起“历史的倒退”。而“逃避”这件事和城市可能并无太大关系,这群人逃避的是参与农业、工业和服务性行业的固定工作,并非针对城市的经济活动。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这句话放在今天的语境,其实具有非常明显的反讽作用,其实也不用点破了,嘻嘻。
6. 【牛班长】电影《冈仁波齐》中,朝圣者是因为信仰和希望而忍受艰苦的方式去朝圣。在这一路上,让您坚持这么久的是什么?仅仅是因为兴趣吗?完成环球骑行的目的是什么?
【梁二】我们并没有坚持,我们只是在享受。就是因为没有信仰(可能也不仅仅是因为兴趣),也没有任何外界和内心的压力,所以当你将路上的一切变为生活的一部分,那每天发生的事情就变得自然,甚至“例行公事”了。起床、刷牙、吃早餐、准备午餐、骑车、逛博物馆、去超市、扎营做饭、刷牙睡觉。这里没有任何需要“被迫、被驱使”的成分在内。你为什么去上班?仅仅是因为兴趣吗?不,你需要经济来源和事业的成就感,这些都是你的压力。试想一下没有这些压力的生活,难道你不想尝试一下?
7. 【牛班长】在您的环球旅行中,会去到很多国家,遇见很多不同的人,遭遇很多不同的文化,有没有一些非常细节的东西,带给您强烈的思想冲击?
【梁二】最强烈的思想冲击是特朗普上台吧?哈哈哈哈,开玩笑。并没有非常强烈的思想冲击,我们三观的建立基本上是在香港的那些年月,而旅行只是使用经验来丰满这些概念。要说到最深刻的认识,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间、连续性和统一性,这是我们在日本和欧洲所接触到的各种传统、社会习俗和法律规范所带来的。社会是一个有机体,每个部分需要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参与建设和发展,以及修改和完善这个有机体。每个部分都需要有足够的话语权才能使整体不会扭曲地发展,这是我出行之后才完整地体会到的。
8. 【牛班长】环球骑行这几年,您身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对比做决定时的设想,真正实践之后,对环球骑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的理解?
【梁二】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对旅行这种生活方式的依赖。我们每年会回家待1-2个月,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,我们每次都会希望更快地回到路上,感到那才是正常的生活。对于上路前后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理解,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。大部分对所谓“生活方式”,并没有深刻地、哲学性的理解和探究,大家只是选择或被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,然后就活着呗。活得好的,闲下来,就吹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,找各种理由;活得不好的,也拿出各种理由,维护一下自己的选择,骗一下别人也骗一下自己。“理解”这个动词还是留给读书的人去做吧。
9. 【牛班长】在你们开始环球骑行前,是不是有特地学习过户外生存技能?
【梁二】没有。其实也不太需要,扎营生火做饭都是很简答的事情,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掌握。
10. 【牛班长】在阅读您的文章的过程中,也发现你们在行程中遭遇过危险,像丛林迷路、恶劣天气等,好在最后都化险为夷,但国内经常有报道资深户外爱好者在途中遭遇危险而遗憾离世,你是庆幸自己一路好运,还是特意避开了危险?你对死亡怎么看?
【梁二】迷路是在旅行开始时发生的。当时我们在云南和四川徒步,选择的路线通常都是马帮走的,并没有真正的危险。恶劣天气也只是相对而言,下雨淋湿了、风大扎不了营、沙子吹进帐篷。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听不舒服的,但这些都不是危险,而且是能通过经验和装备克服的。严格来说,我们可能并不算“资深户外爱好者”,我们只不过是一直待在户外罢了。见到山我们会爬,见到森林也想钻进去,见到沙漠也想往里跑,但我们不会选择危险的道路去走、或者危险的悬崖去攀登。我们可能更享受的是付出了汗水之后所看到的风景和体会,这些不需要冒险也能完成。
死亡只会越来越近,故事只有在临近结尾才会有高潮。
11. 【牛班长】在阅读公众号文章时,时间线和内容有些凌乱,有考虑以后重新编辑以适合阅读,甚至写成书吗?
【梁二】我正在写,很多积累下来的素材需要时间才能编排好,成为好读的故事。如果顺利的话,明年可能出书吧。
陶顿
12. 【牛班长】自行车留下的只是一条条线,而地球是一个面,很多地方都没能涉足,而且去到每个点所留的时间也很紧迫,目前有什么遗憾吗?如果在有生之年完成环球骑行,您又会做什么?
【梁二】我们其实只走了很少几个国家。从2014年7月开始,只走了中国西南、越南、柬埔寨和日本,现在连欧洲都还没有骑完。我们在每个国家都尽量待足够的时间,至少三个月,所以还是比较充分的。目前还没有遗憾,主要原因是没去的地方还会再去,比如今年我们从西班牙南部向北走,纵贯了整个半岛,但东边的加泰隆尼亚和西边的葡萄牙都没去,所以明年还会补上这两个地方。这样算,有生之年肯定无法完成整个地球的环绕,所以很大机会会死在路上吧,哈哈哈哈。

结语

在“从自由和多元主义倒车返回民族主义和犬儒主义的倾向”的不安中,梁二与妻子Betty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卖掉了所有的家当就这么出发了。边走边写了四年多,把他们的旅程、经历和遇到的他人都记录下来,“希望通过我的写作能够让那股方向逆转,就算只是一丁点的帮助也是好的。”
这让我不禁想起了《世界和平饮食》的作者威尔塔特尔博士,他也是和妻子一起放弃原本的生活在世界各地流浪,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世界作出一点改变,并且真的做到了。目前这本书已被翻译成16种语言,被誉为「21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」,影响了很多人。
希望我们每一个人,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,也祝愿梁二可以实现他想实现的,期待明年的书籍出版。

更多信息

如果你对梁二的环球骑行故事感兴趣,可以关注公众号【流浪家梁二】,那里有更多惊奇的人和故事。

本游记著作权归@途牛星探所有,转载请联系作者!